鄭州源創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后趙輝,歸國創辦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97項知識產權及實用技術,業務遍布上海、重慶、深圳、北京等城市,總部在鄭州航空港區。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變化、運動減少以及工作壓力增大,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俗稱“三高”),已成為日益普遍的健康問題。令人擔憂的是,這些過去常被認為屬于老年人的疾病,如今在年輕人中的發病率也呈明顯上升趨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鹽高脂高糖飲食、缺乏運動、久坐、壓力過大等,容易引發肥胖、代謝紊亂,從而大大增加年輕人罹患“三高”的風險。
認識“三高”:無聲的威脅
高血壓: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時對血管壁造成的壓力持續高于正常水平。許多高血壓患者早期沒有明顯癥狀,因此被稱為“無聲殺手”。高血壓的真正危害在于長期損害心、腦、腎等重要器官,顯著增加冠心病、腦卒中、腎衰竭的風險。其發生與遺傳、高鹽飲食、肥胖、壓力、缺乏運動等多種因素有關。
高血糖與糖尿?。寒斞褐衅咸烟牵ㄑ牵┧疆惓I?,長期控制不佳就可能發展為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種目前尚無法根治、需要終身管理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其核心問題是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身體對胰島素反應不敏感(胰島素抵抗)。長期高血糖損害全身血管和神經,導致多種并發癥,如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致失明)、糖尿病足、神經病變以及顯著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高血脂(血脂異常):指血液中脂質(如膽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異常,通常表現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高血脂本身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沒有任何自覺癥狀,它的危險性是“沉默”積累的。
血脂異常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元兇之一。動脈粥樣硬化是指脂質在動脈血管壁內沉積形成斑塊,使血管變硬、變窄。這會顯著增加血管堵塞的風險:
發生在心臟冠狀動脈:導致冠心?。ㄐ慕g痛、心肌梗死)。
發生在大腦血管:導致腦卒中(腦梗塞或腦出血)。
發生在下肢動脈:可能導致間歇性跛行甚至壞疽。
其他風險:還可能增加胰腺炎、脂肪肝等疾病的風險。血脂異常受遺傳、飲食(高飽和脂肪、高膽固醇)、肥胖、缺乏運動、糖尿病等因素影響。
干細胞研究:探索“三高”治療的新方向
干細胞是一種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成多種不同類型細胞潛能的特殊細胞,因此被視為再生醫學領域的“種子細胞”。
科學家們正在積極探索干細胞療法在治療“三高”及其并發癥方面的潛力,但這仍處于研究前沿和臨床試驗階段,并非成熟的常規治療手段。其理論上的作用機制主要包括:
組織修復與再生潛力:
血管修復:理論上,干細胞可能分化或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的修復與再生,改善血管彈性和功能,對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血管損傷有潛在修復作用。
胰島β細胞再生:(重點研究方向)對于糖尿病,科學家希望干細胞能分化為功能性的胰島β細胞,替代受損細胞分泌胰島素,從而恢復血糖調節能力。雖然實驗室取得進展,但在人體內實現穩定、高效的再生仍是巨大挑戰。
改善脂代謝環境:研究探索干細胞是否可通過調節脂肪組織的功能(如減少炎癥因子釋放)或影響肝臟等代謝器官,間接改善血脂代謝環境。
分泌活性因子(旁分泌作用):這是目前被認為更可能發揮即時療效的機制。干細胞能分泌多種生長因子(如表皮生長因子EGF、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等)和細胞因子。這些因子可以:
促進血管新生(血管生成):改善缺血組織的血液供應(對糖尿病足、冠心病有益)。
抑制炎癥反應:減輕血管壁和代謝組織(如脂肪組織、肝臟)的慢性炎癥,這對“三高”的發生發展都至關重要。
抗細胞凋亡:保護現有細胞(如血管內皮細胞、神經細胞、心肌細胞)免受損傷。
抗氧化應激:減輕氧化損傷,保護組織。
免疫調節:干細胞具有一定的免疫調節能力,可能有助于減輕糖尿病中的自身免疫攻擊(對1型糖尿病尤為重要),或調節與“三高”相關的慢性低度炎癥狀態。
結語
干細胞療法作為再生醫學的代表,為未來攻克“三高”及其并發癥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展現出修復受損組織、調節代謝和免疫的潛力。然而,這項技術目前仍處于探索階段,面臨諸多科學和臨床轉化的挑戰,距離成為安全、有效、可及的常規治療手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