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源創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后趙輝,歸國創辦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97項知識產權及實用技術,業務遍布上海、重慶、深圳、北京等城市,總部在鄭州航空港區。
半月板損傷已成為困擾國人的常見關節問題。數據顯示,我國半月板損傷患者約5000萬人,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運動健身的普及以及不良運動方式的存在,半月板損傷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成為主要患病人群。
認識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是位于膝關節股骨與脛骨平臺之間的C形纖維軟骨結構,如同關節內的“減震緩沖墊”,在運動跳躍時吸收沖擊力、分散壓力、穩定關節并保護關節軟骨。
常見的膝蓋腫脹、疼痛、彎曲膝蓋時出現彈響或咔嗒聲,都可能是半月板損傷的信號。
那么,什么是半月板損傷?
其主要癥狀包括膝關節疼痛、壓痛、腫脹,部分患者在受傷時可感覺到關節內彈響或撕裂感。當撕裂的半月板碎片卡住關節時,會出現“關節交鎖”——膝關節突然被鎖在某個屈曲角度,無法自行伸直。損傷也可能導致膝關節不穩,俗稱“打軟腿”,即行走時有突然要跪倒的感覺。若未能及時有效治療,患者可能出現膝關節活動障礙、慢性關節積液,并加速骨關節炎的發生。
半月板損傷的成因與特點
研究顯示,21~30歲年齡段的患者多有明確外傷史,常由劇烈運動(如急轉急停、跳躍落地不穩、深蹲等)導致急性損傷;而31~40歲年齡段患者,若無明確外傷史或僅有輕微外傷,則多為長期勞損積累形成的慢性損傷。
治療現狀與挑戰
半月板損傷是指半月板的連續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壞。根據MRI(磁共振成像)表現,損傷可分為3級:
Ⅰ級:半月板內出現點狀、圓形稍高信號(提示早期退變或輕微損傷)。
Ⅱ級:半月板內出現線狀稍高信號,范圍較I級大,但未達關節面(提示更明顯的退變或損傷)。
Ⅲ級:高信號延伸至關節面(提示撕裂)。
目前臨床主要依賴關節鏡手術進行治療,包括切除無法修復的撕裂部分以快速緩解疼痛,但會顯著增加遠期骨關節炎風險,及盡可能保留組織的修復術。非手術方法通常只能暫時緩解癥狀,難以根治,易復發。
干細胞技術:半月板修復的新希望
在半月板修復領域,干細胞因其強大的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潛能(尤其是向軟骨細胞分化)以及顯著的免疫調節和抗炎特性,展現出獨特的優勢,被視為一種極具潛力的半月板細胞來源。
干細胞修復半月板損傷的主要機制包括:
精準歸巢與定向分化:當半月板發生損傷,局部會釋放特定的炎癥信號分子(趨化因子)。干細胞能夠敏銳地感知并響應這些信號,通過血液循環或局部注射的方式主動遷移(歸巢)至損傷部位。到達目的地后,在損傷微環境的誘導下,干細胞能夠定向分化為軟骨細胞樣細胞,直接補充受損或缺失的半月板細胞,啟動組織再生。
促進細胞增殖與抑制凋亡:干細胞自身具有強大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們能分泌多種促有絲分裂因子和抗凋亡因子(如IGF-1, FGF-2, SDF-1等)。這些因子作用于損傷區域存活的半月板細胞(包括軟骨細胞和纖維軟骨細胞),顯著促進其增殖與活化,加速組織修復進程;同時,有效抑制這些細胞的程序性死亡(凋亡),保護受損組織免于進一步退化,為修復爭取時間和空間。
強大的旁分泌作用與營養支持:干細胞本身及其分化的細胞會持續分泌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因子,提供維持細胞活力和功能的必要營養支持。
促進組織重塑與抑制纖維化:干細胞能夠有效促進半月板組織的功能性重建,恢復半月板的纖維軟骨結構,同時通過調節特定信號通路抑制纖維化的發生。
結論
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技術的完善,干細胞療法有望為半月板損傷,尤其是傳統治療手段效果不佳的復雜損傷,提供一種創新的、更具修復前景的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