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源創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后趙輝,歸國創辦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97項知識產權及實用技術,業務遍布上海、重慶、深圳、北京等城市,總部在鄭州航空港區。
全球有超過5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1000多萬帕金森病患者,還有數以千萬計的腦卒中、癲癇和抑郁癥患者。這些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不僅奪走患者的行動能力、記憶甚至自我意識,更帶來沉重的家庭和社會負擔。
外泌體(exosomes)是一種由細胞分泌的、具有脂質雙層膜結構的小囊泡,直徑約為30-150nm,可以將脂類、碳水化合物、蛋白質、mRNA、miRNA和DNA等生物分子從一個細胞傳遞到另一個細胞,從而交換遺傳信息、重編程宿主細胞,進行細胞間通訊,幫助細胞制造膠原蛋白等蛋白質分子。
這些微小囊泡堪稱“細胞間的快遞員”,通過與受體細胞膜的融合進行細胞間通訊。在中樞神經系統中,外泌體展現獨特優勢:
? 低免疫原性:避免引發強烈免疫反應
? 高穩定性:在體液中比人工脂質體更穩定
? 卓越的屏障穿透能力:可穿過血腦屏障
? 可工程化改造:可裝載藥物并修飾靶向分子
不同細胞來源的外泌體功能各異,其中間充質干細胞(MSC)來源的外泌體因易獲取、安全且具多重修復功能,成為研究熱點。
外泌體的核心機制在于其多靶點、多層次的作用方式:
抗炎與免疫調節:MSC外泌體可促進小膠質細胞由促炎M1型向抗炎M2型極化,減少TNF-α等促炎因子分泌,增加IL-10等保護性因子產生。
神經保護與再生:外泌體攜帶的miR-124、miR-21-5p等分子可調控BDNF/TrkB通路,促進突觸重建和神經元存活。癲癇模型研究顯示,經鼻給予的外泌體可使海馬CA1區錐體細胞死亡率降低30%,抑制性中間神經元保留率提高47%。
病理蛋白清除與血管重塑:工程化外泌體可攜帶特定藥物精準降解致病蛋白。如攜帶DNase 1的M2巨噬細胞外泌體能有效降解NETs,促進卒中后血管重塑;而裝載BACE1 siRNA的外泌體可靶向清除β淀粉樣蛋白。
給藥方式的革新進一步增強了治療效果。鼻噴給藥使外泌體通過嗅覺神經通路直接進入大腦,繞過血腦屏障,生物利用率顯著提高。
國際權威期刊近年發表了多項外泌體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突破性研究:
癲癇的多維修復:《PubMed》發表了美國得克薩斯農工大學團隊的研究。該團隊通過鼻腔滴注干細胞外泌體治療癲癇小鼠,發現外泌體能在6小時內抵達海馬區病灶,并持續釋放活性成分72小時。關鍵促炎因子TNF-α水平降低58%,6周后海馬新生神經元數量增加2.8倍,空間記憶能力恢復至健康水平。
缺血性卒中的協同治療:西南交通大學郭星/周紹兵教授團隊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發表研究,開發了CD206+ M2樣巨噬細胞衍生外泌體搭載DNase 1的治療系統。該系統通過外泌體的胞吞作用穿過血腦屏障,清除NETs的同時誘導小膠質細胞M2極化,顯著減少腦梗死面積并改善神經功能。
抑郁癥的基因治療突破:中央民族大學程勇教授團隊在《Research》發表創新研究,開發了 RVG-BDNF工程化外泌體。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將神經元特異性狂犬病毒糖蛋白(RVG)和BDNF基因結合,創造出能靶向神經元的外泌體。經尾靜脈注射后,這些“特洛伊木馬”有效改善小鼠抑郁樣行為,增加海馬和前額葉皮層區域的成熟神經元數量。
外泌體作為一種新型的治療手段,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治療領域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雖然已有一些初步的臨床研究成果顯示出外泌體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目前仍處于探索階段,許多問題尚待解決。
未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和技術的不斷進步,外泌體有望成為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一種安全、有效、可控的臨床治療手段,為眾多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8396435/
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4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