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源創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后趙輝,歸國創辦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97項知識產權及實用技術,業務遍布上海、重慶、深圳、北京等城市,總部在鄭州航空港區。
炎癥,通常被稱為“發炎”,是機體組織在受到外傷、感染等刺激后產生的一種防御性病理過程。其局部典型表現包括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全身性反應則可出現發熱和外周血白細胞計數變化等。
慢性炎癥:身體的“隱形威脅”
炎癥在醫學界常被稱為“萬病之源”。與日常常見由外傷或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癥不同,慢性炎癥更像是一位“隱匿的殺手”,長期潛伏于體內,持續損害機體健康。
這種炎癥可導致組織持續受損,進而誘發多種慢性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引發嚴重并發癥,威脅生命。目前已證實,慢性炎癥參與多種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癥、糖尿病、關節炎、阿爾茨海默病、肺部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常見的慢性炎癥誘因包括:
不良飲食習慣:高糖、高脂飲食可刺激脂肪細胞釋放促炎因子,引發“代謝性炎癥”。
精神壓力:長期焦慮或抑郁狀態會導致皮質醇分泌紊亂,削弱機體對炎癥的調控能力。
環境毒素:空氣污染、煙草煙霧和工業化學物質等持續刺激免疫系統。
衰老:隨年齡增長,免疫系統逐漸失調,慢性炎癥發生率升高,這一過程被稱為“炎癥衰老”。
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慢性炎癥已成為醫學界關注的重要課題。
干細胞在炎癥相關疾病中的潛力
研究表明,全球約50%的癌癥與慢性炎癥密切相關。而間充質干細胞(MSCs)可通過多重機制顯著降低促炎因子水平,幅度可達60%–80%,對多種炎癥相關疾病展現出治療潛力。
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應用間充質干細胞后,關節炎癥和疼痛明顯減輕。研究顯示,超過70%的患者在接受MSC應用后關節腫脹和疼痛顯著緩解。
同時,患者血液中的促炎因子如TNF-α和IL-6水平也大幅下降,降幅達60%–80%,表明MSC能有效調節免疫反應,減輕關節炎癥,改善生活質量。
系統性紅斑狼瘡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組織,導致全身性炎癥。
2024年馬來西亞國民大學醫學院報告的一項臨床案例顯示,MSC來源的細胞外囊泡(EVs)通過降低促炎因子、提升抗炎因子、調節免疫細胞及攜帶特定miRNA改善免疫平衡,展現出緩解SLE的潛力,為該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急性肺損傷
急性肺損傷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嚴重肺部炎癥。研究顯示,應用MSC可顯著降低肺部炎癥標志物水平(幅度達60%–80%),并減輕肺組織損傷。
間充質干細胞控制炎癥的作用機制
MSC的抗炎作用已在多項實驗和臨床研究中得到驗證,其機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抑制炎癥介質生成
炎癥反應中,細胞因子、趨化因子和活性氧等介質起關鍵作用。MSC可通過分泌前列腺素E2(PGE2)等物質,直接抑制這些介質的產生與釋放。
促進抗炎細胞因子分泌
MSC能夠增加抗炎細胞因子(如IL-10和TGF-β)的分泌,這些分子具有抑制炎癥細胞活化、促進組織修復的作用。
調節巨噬細胞極化
巨噬細胞在炎癥中起核心作用。MSC可推動其由促炎型(M1)向抗炎型(M2)極化,從而減輕炎癥反應。
抑制補體系統激活
補體系統是免疫炎癥的重要組成部分。MSC能夠抑制其過度激活,減少補體介導的組織損傷。
促進內皮細胞修復
MSC通過分泌生長因子等活性分子,幫助修復受損血管內皮細胞,維護血管穩態,減輕炎癥。
結語
隨著研究的深入與技術發展,間充質干細胞有望為慢性炎癥及相關難治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療策略。細胞技術的進步正不斷推進該療法向臨床應用轉化,未來MSC在疾病治療中的應用值得期待。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397121/
https://mp.weixin.qq.com/s/LXgAnYlk4g8kk8et1buf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