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源創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后趙輝,歸國創辦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97項知識產權及實用技術,業務遍布上海、重慶、深圳、北京等城市,總部在鄭州航空港區。
小腦是人體重要的運動協調中樞,主要負責調控身體與四肢肌肉的協調性。小腦萎縮癥則是一種以進行性小腦性共濟失調和腦干損害為主要特征的中樞神經系統慢性退行性疾病,嚴重損害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疾病特點
小腦萎縮癥多見于青壯年時期發病,病程可長達二十年。患者初期常表現為口齒不清、步態不穩、共濟失調、行動跌跌撞撞,行走姿態蹣跚,因此患者群體常被形象地稱為“企鵝家族”。隨著病情進展,晚期可能出現吞咽困難,最終導致臥床不起、需依賴鼻胃管進食,生活無法自理。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小腦萎縮癥患者數量眾多。
小腦萎縮癥(特別是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亞型)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若父母一方患病,其子女不分性別均有50%的概率遺傳致病基因并發病。除遺傳因素外,病毒感染、中毒以及長期腦供血不足也可能誘發該病。
疾病危害與治療現狀
小腦萎縮本身雖不直接致命,但致殘率極高。若患者未得到及時有效的干預,病情持續惡化,可能導致逐漸喪失正常思維能力,甚至最終危及生命。
目前醫學上對小腦萎縮癥的治療主要包括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旨在緩解癥狀、延緩進展。近年來,干細胞療法作為一種新興的治療策略,展現出巨大的潛力,有望為治愈腦萎縮帶來突破。
干細胞療法的潛力
科學研究表明,干細胞療法有助于修復受損的小腦組織,改善腦萎縮患者常見的臨床癥狀,如記憶力減退、頭痛頭暈、反應遲鈍、行走不穩、神情呆滯等,從而顯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部分患者甚至可恢復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強大的自我更新與分化潛能:干細胞作為“種子細胞”,移植后可分化再生為神經元,或激活患者自身的內源性神經干細胞,促進神經元再生,重建受損的中樞神經系統神經網絡,全面改善因神經損傷導致的運動障礙、智力障礙等癥狀。
重要的分泌功能:干細胞具有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能刺激自身及周圍細胞分泌多種有益因子(如神經營養因子、抗炎因子),促進腦細胞生長,補充缺失的腦細胞,恢復神經細胞功能,改善認知障礙及其他減退的神經功能。
靶向遷移與替代修復:干細胞能夠遷移至受損的神經區域,分化為功能細胞,替代已損傷或死亡的神經細胞。
顯著的抗炎與免疫調節作用:干細胞能有效抑制神經炎癥反應,調節免疫微環境,為神經修復創造有利條件。
臨床研究進展
發表在PubMed上的文獻《Human Allogeneic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Therapy for Cerebellar Ataxia: A Case Report》報告了一項關于骨髓來源間充質干細胞(BM-MSCs)治療小腦共濟失調的臨床研究案例。
研究過程:該研究針對一名進行性小腦共濟失調患者。研究人員從健康供體獲取BM-MSCs,經體外擴增后,通過鞘內注射方式移植給患者。移植后對患者的運動功能進行了長期隨訪評估。
研究結論:移植后,患者的運動功能(包括步態、平衡和手部協調能力)得到顯著改善,生活質量也相應提高。在隨訪期內未觀察到嚴重不良反應。該案例提示,異體BM-MSCs移植可能是治療小腦共濟失調的一種安全有效的潛在方法。
展望
隨著對干細胞及其作用機制的深入研究,干細胞療法已在多個醫學領域的臨床試驗中取得進展。以干細胞為核心的再生醫學,正逐步成為繼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之后的第三種重要疾病治療途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干細胞干預腦萎縮的研究成果將加速向臨床應用轉化,為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8067136/
https://mp.weixin.qq.com/s/lxAnJocIF1xE8FMlRAvFF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