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源創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后趙輝,歸國創辦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97項知識產權及實用技術,業務遍布上海、重慶、深圳、北京等城市,總部在鄭州航空港區。
外泌體(exosome)是一類直徑約為30-150 nm、具有完整脂質膜結構的細胞外囊泡,主要負責細胞間的物質運輸和信息傳遞。外泌體于1983年在綿羊網織紅細胞中首次被發現,并于1987年由Johnstone正式命名為“exosome”。
人體內幾乎所有類型的細胞均能分泌外泌體。它們廣泛存在于血液、唾液、尿液等多種體液中,攜帶并遞送蛋白質、mRNA、miRNA、lncRNA、脂質等多種生物活性分子,構成一種重要的細胞間通訊系統,參與調控細胞通訊、遷移、血管新生、免疫應答及腫瘤生長等多種生理和病理過程。
外泌體的形成與作用機制
外泌體的形成過程簡述如下:細胞膜內陷→形成早期內體→分選貨物并成熟為晚期內體→晚期內體內膜出芽形成腔內囊泡并形成多泡體(MVB)→MVB與質膜融合→釋放腔內囊泡(即外泌體)至胞外。
釋放后的外泌體可通過多種方式影響靶細胞:
直接信號激活: 外泌體表面的蛋白質或脂質配體與靶細胞膜表面受體結合,直接激活下游胞內信號通路。
內容物遞送: 外泌體通過內吞作用被靶細胞攝取,或與靶細胞質膜直接融合,將其攜帶的功能性分子(如蛋白質、核酸、脂質等)釋放到靶細胞內,從而調控細胞功能及生物學行為。
外泌體修復皮膚損傷的機制
研究表明,源自不同組織(如臍帶、脂肪)的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MSC-exo)在促進皮膚損傷修復方面具有顯著作用,其機制主要包括:
▉ 促進皮膚細胞增殖與膠原合成
MSC-exo能夠有效促進皮膚成纖維細胞和上皮細胞的增殖,加速上皮再生。例如,臍帶來源MSC-exo(UCMSC-exo)可上調成纖維細胞中N-cadherin、Cyclin-1、PCNA、I型膠原和III型膠原的基因表達,從而促進其增殖和膠原合成。實驗證實,脂肪來源MSC-exo(ADSC-exo)能夠遷移(歸巢)至皮膚切口部位,顯著加速傷口愈合。
▉ 促進血管新生
血管新生是MSC-exo促進皮膚修復的關鍵機制之一。MSC-exo富含多種促血管生成因子(如VEGF等蛋白質)及調控性RNA(如特定的miRNA)。這些分子可誘導內皮細胞表達促血管生成因子,并促進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的增殖與遷移,從而修復受損血管并形成新的毛細血管網絡。
▉ 抑制瘢痕形成
嚴重創傷或燒傷常導致過度瘢痕形成,影響外觀和功能。研究表明,MSC-exo具有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例如,UCMSC-exo在傷口愈合早期促進I型和III型膠原的生成以加速愈合;而在愈合后期,則能下調膠原蛋白的過度表達,從而減少瘢痕組織的形成。
▉ 調節皮膚損傷部位的免疫反應
適度的炎癥反應是啟動皮膚修復的必要步驟(損傷后24-36小時中性粒細胞浸潤,48-72小時巨噬細胞浸潤)。然而,過度或持續的炎癥會阻礙愈合。MSC-exo可通過以下方式發揮免疫調節作用:
巨噬細胞極化: 促進傷口處巨噬細胞向具有抗炎和組織修復功能的M2表型轉化。
T細胞調節: 抑制效應T細胞過度增殖,并可能促進調節性T細胞(Treg)的形成。活化的Treg細胞可通過減少促炎因子(如IFN-γ)產生和抑制促炎性M1型巨噬細胞的積聚來促進愈合。
B細胞調節: 研究顯示MSC-exo可能調節B細胞活性(如抑制其過度增殖或促進調節性B細胞功能),從而參與免疫穩態的恢復。
結論
綜上所述,MSC-exo通過促進皮膚細胞增殖與膠原合成、誘導血管新生、抑制過度瘢痕形成以及精細調控損傷局部的免疫反應等多重機制,有效促進皮膚損傷修復。這些特性使其在燒傷燙傷、糖尿病足潰瘍、系統性硬化癥相關皮膚病變、皮膚老化以及光損傷修復等領域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https://mp.weixin.qq.com/s/Wbk_UKwVmQCDkAUlyL9J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