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源創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后趙輝,歸國創辦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97項知識產權及實用技術,業務遍布上海、重慶、深圳、北京等城市,總部在鄭州航空港區。
肺部疾病是全球范圍內的高發疾病,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和生命。哮喘、急性肺損傷、慢阻肺、肺纖維化和間質性肺病這五大肺部疾病,不僅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還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傳統治療方法往往只能緩解癥狀,無法從根本上治愈這些疾病。近年來,干細胞療法的出現為肺部疾病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干細胞療法干預哮喘
哮喘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炎癥性氣道疾病,其特征是氣道高反應性和可逆性氣流受限,患者常出現反復發作的喘息、氣促、胸悶和咳嗽等癥狀,嚴重影響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
間充質干細胞具有強大的免疫調節和抗炎特性,為哮喘干預提供了新途徑。2017 年9月12日,《中國醫學雜志》刊登了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對支氣管哮喘小鼠氣道炎癥的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成果。該研究將24只小鼠分為四組,結果表明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可有效地改善卵清蛋白誘導的哮喘小鼠的氣道炎癥反應,為哮喘的干預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新策略。
干細胞療法干預急性肺損傷
急性肺損傷(ALI)是臨床上常見的呼吸系統危重疾病,其特征是經上皮中性粒細胞遷移、不受控制的炎癥反應、對肺上皮和內皮細胞造成的損傷以及相關細胞屏障的破壞,臨床上主要導致低氧血癥、肺水腫、雙側肺浸潤和肺順應性降低。
據統計全球每年診斷出超10萬的ALI患者,占重癥監護室住院人數的10%。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能誘導巨噬細胞向M2型極化,減輕炎癥反應,促進組織修復和再生;還能降低血漿促炎因子水平,阻斷NF-κB通路,從而減輕ALI炎癥損傷的信號通路。
干細胞療法干預慢阻肺
慢阻肺是一種以氣道和肺部的炎癥引起氣道、肺部結構發生改變,出現氣流持續受限(可能不完全可逆)和肺泡破壞為特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013年,美國研究團隊發表了利用異基因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干預慢肺阻的治療效果,入組62名中度到重度慢性肺阻病人,隨機分成接受靜脈回輸間充質干細胞的治療組和安慰劑組,隨后接受為期2年的回訪。結果顯示治療組沒有出現回輸毒性、死亡或者嚴重的副作用事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顯著降低COPD病人血液中的C反應蛋白,顯著改善病人系統性炎癥的病癥。
干細胞療法干預肺纖維化
肺纖維化是以成纖維細胞異常增殖和細胞外基質大量沉積并伴有彌漫性炎癥、肺組織結構破壞為特征的一大類肺疾病的終末期改變,目前特發性肺纖維化的治療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診斷后患者的平均生存周期只有 3-5 年。間充質干細胞的治療則為這些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研究人員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8例放射性肺纖維化患者,結果表明是安全和有效的,能夠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降低肺纖維化密度,對患者的肝腎等主要臟器無損害,其機制可能是通過降低TGF-β1水平抑制纖維化的形成。
干細胞療法干預間質性肺病
間質性肺病包括塵肺、石棉肺、矽肺等多種職業性肺病,是指許多急、慢性肺間實質病變導致肺泡壁、肺泡腔不同程度的炎性和纖維素性滲出,進而發展為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的一組疾病。
其病理改變可嚴重影響肺泡上皮細胞和毛細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及氣體交換,病程終末期出現呼吸衰竭。
2019 年,國內研究人員證實了在人體中存在一種參與肺臟再生的肺多能干細胞,它可以 “按需分化”,完成肺臟內部的“跨界維修”,為干細胞治療肺部疾病提供堅實理論基礎。在臨床研究方面,我國研究人員利用干細胞技術成功再生了患者的損傷肺部組織,2例支氣管擴張患者治療后可以改善呼吸困難、改善活動能力,減少排痰性咳嗽和減少病情加重的次數。
隨著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和技術的不斷進步,干細胞療法有望為更多的肺部疾病患者帶來康復的希望,讓他們能夠自由呼吸,重獲新生。
[參考文獻]
[1]https://jsyx.magtechjournal.com/CN/10.7644/j.issn.1674-9960.2023.09.014
[2]萬雪婷, 楊紅, 王珺, 等. 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現狀 [J] . 中國醫師雜志, 2024, 26(1) : 156-160. DOI: 10.3760/cma.j.cn431274-20230328-00415.
[3]Weiss DJ,Casaburi R,Flannery R,et al. A placebo-controlled,randomized trial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COPD[J]. Chest,2013,143(6):1590-1598.
[4]https://mp.weixin.qq.com/s/R09uPkL5dXudfVcR0X_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