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源創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后趙輝,歸國創辦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97項知識產權及實用技術,業務遍布上海、重慶、深圳、北京等城市,總部在鄭州航空港區。
傷口愈合是一個高度協調的復雜生理過程,涉及炎癥細胞、皮膚成纖維細胞、角質形成細胞和內皮細胞之間的協同作用。成功的組織修復依賴于精準調控的炎癥反應、血管生成(新生血管形成)以及由多種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交換所介導的組織重塑階段。然而,多種合并癥(如糖尿病、血管疾病)常會破壞這一精密過程,導致傷口遷延不愈,形成慢性創面,顯著增加患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干細胞療法作為一種極具前景的傷口愈合促進策略,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干細胞的核心優勢在于其多向分化潛能和強大的旁分泌功能,不僅能夠分化成多種皮膚所需細胞類型(如角質形成細胞、成纖維細胞、內皮細胞等),更能持續分泌多種細胞因子、生長因子和細胞外囊泡。這些生物活性物質通過旁分泌信號網絡,能有效調節局部免疫微環境、刺激血管生成、促進成纖維細胞增殖與遷移、加速細胞外基質沉積與重塑,從而全方位推動傷口愈合進程。
用于傷口修復的干細胞來源多樣,主要包括:
內皮祖細胞(EPCs):參與血管新生。
骨髓來源間充質干細胞(BM-MSCs):具有強大的免疫調節和促再生能力。
脂肪組織來源干細胞(ASCs):易于獲取,分泌多種生長因子。
真皮干細胞(DSCs):存在于皮膚,參與皮膚穩態維持與修復。
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s):可體外定向分化為所需細胞類型,潛力巨大。
慢性傷口發病率持續上升,主要驅動因素包括人口老齡化、慢性病患病率增加以及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在中國,每年需要進行創面治療的患者約1億人次,其中嚴重患者約3000萬人次(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數據)。到2023年,中國需要皮膚移植的患者約350萬,燒燙傷人數約650萬,糖尿病足潰瘍患者約690萬,總體量巨大。
干細胞療法作為一種增強傷口愈合的新策略,已在多種難愈性傷口中展現出潛力,包括外周動脈疾病相關傷口、糖尿病傷口、高血壓潰瘍、糖尿病大皰病、靜脈性潰瘍及術后創面傷口等。
臨床研究為干細胞療法提供了重要支持。
2024年3月,美國科學家Banu Farabi等在國際分子科學雜志 (Int J Mol Sci.) 上發表了題為《The Efficacy of Stem Cells in Wound Healing: A Systematic Review(干細胞在傷口愈合中的功效:系統綜述)》的研究報告。該研究系統檢索了Medline、PubMed等全球數據庫,最終納入44項關于細胞治療慢性傷口的臨床試驗,總患者人數超過1000人。
結果表明:將細胞療法(尤其是干細胞療法)與標準的局部傷口護理相結合,相較于單純標準護理,能有效減輕患者疼痛、顯著縮短傷口愈合時間、改善愈合后皮膚的外觀與功能。這為其后續的臨床應用轉化提供了較為可靠的循證依據。
對于臨床上棘手、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難治性傷口,干細胞療法提供了一種充滿希望的新選擇。其潛在優勢不僅在于加速愈合、改善愈合質量,更在于通過減少并發癥(如嚴重感染、截肢)、縮短治療周期和降低長期護理需求,從而有望顯著降低整個醫療系統的總體成本負擔,并極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https://mp.weixin.qq.com/s/8LLgPMPQK6aoqVSJEAcqPg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474251/